太极健康助力心理卫生——如何改善工作记忆

如何改善工作记忆

有些爸爸妈妈会发现,“孩子经常丢三落四,粗心大意”,“学习的内容前讲后忘”,“孩子做事情效率低”,“没有办法同时完成多项任务”等等。其实,这些问题可能与我们大脑的工作记忆的能力密切相关。

工作记忆与人类认知活动

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工作记忆来完成各项认知活动,例如记忆策略、问题解决、集中注意力等。工作记忆在个体的认知行为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
比如,当我们要坐地铁去不熟悉的地方时,认知加工的过程就开始了:首先要搜索整个路线(包括中间的换乘站),记住换乘和下车的站点,也要记住几号口出站,将这些信息在脑中存贮一段时间,并且在乘车期间不断重复提取和更新,才能顺利抵达。

在数学计算、阅读理解等学习过程中,许多步骤的记忆也是很关键的,需要边学边记,如果工作记忆出现问题,学习就会失去方向。

很多疾病会导致工作记忆损伤,例如,ADHD儿童广泛存在工作记忆受损,使患儿很难一贯地计划、制定和维持目标导向的行为;抑郁症的青少年,在发病阶段也会由于工作记忆减退导致学习等认知活动表现欠佳;在认知功能减退的老年人中,也常见工作记忆障碍的表现,例如无法记忆及拨出电话号码。

工作记忆这么看不见、摸不着,有什么方法可以进行测量?能不能通过训练或其他方式来提高呢?

如何评估工作记忆?

工作记忆能力可以用神经心理测试以及评估问卷来进行辅助评估。

常用的心理测验包括:视觉空间工作记忆任务(例如:n-back);数字广度任务(包括顺背数字及倒背数字,其中倒背得分更能代表工作记忆能力);字母广度任务等。被大家熟知的韦氏智力测验也有工作记忆的指数。在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(BRIEF)中有关于工作记忆的测量因子。

 但是特别要注意,心理测验代表当下个体的认知状况,可能会受到身体状态,注意力,周围环境干扰等因素影响,需要在安静的场合由专业人员实施。

(重点来了)

如何改善工作记忆?

尽管传统的观念认为工作记忆容量是固定的,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大脑具有可塑性,通过有些训练方法可以改善个体工作记忆的表现。

1、日常游戏训练:家长们可以利用休闲时间,和孩子们一起进行记忆力训练的小游戏,积极关注和鼓励,促进孩子的自我发展,同时增进亲子互动。

在这里,我们给爸爸妈妈们提供了抄作业环节:

1)视觉检索训练:画一张有25个小方格的表格,将1~25的数字顺序打乱,填在表格里面,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从1数到25,要边读边指出,一人指读一人帮忙计时,时间越短越好。

2)听觉工作记忆广度的训练:

在8715568218862825433687654325864239854之中随机选读一串数字,孩子在听完之后重复一遍。例如:家长读8715,孩子听完后重复。看看最后他能正确重复出来的最长数字有几个?

2、有氧运动:指在充足供氧的情况下的锻炼,特点是强度相对较低、有节奏,持续时间长。运动与记忆的关联很早就受到重视。运动有很大潜力改善孩子学业成绩和健康,除了要求持续注意、工作记忆外还强调个体的自律行为,比赛结果可以带给孩子快乐、自信。

3、珠心算:一种以珠算为基础,通过实际拨珠和模拟拨珠训练形成的,在脑中利用珠像运动进行计算的技能,其机制就是“心理算盘”。“心理算盘”类似于在头脑描绘的算盘,运用这种表象来存储计算时的中间结果,相当于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的暂时存储功能。对于珠心算训练的一些研究已揭示,珠心算主要依赖于工作记忆的视觉空间模板,能够明显提高儿童认知能力。

4、正念训练:包括静坐冥想,注意力控制,身体的审视等。技巧之一是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于当前,观察孩子什么时候注意力开始分散,再将其拉回到制定目标。研究发现正念不仅对注意、记忆及行为方面的改善,且对抑郁低落的情绪改善也很明显。

5、计算机辅助适应性训练:要求长时间(5-6周)集中高强度的认知负荷训练,从而刺激工作记忆的发展,扩展工作记忆容量或加强认知效能。这类训练会根据训练者表现自动调节难度级别,始终和个体的工作记忆能力相符并且接近能力极限。由于训练形式较为方便灵活,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性。目前发现训练效果主要集中在工作记忆相关的认知功能,需要更多研究证实是否可以扩展到日常表现中。

6、重复经颅磁刺激:是物理治疗的新技术,在脑部的特定部位予以磁脉冲刺激,来调节大脑皮质的活动。有研究结果提示,在背外侧前额叶阳极的直流电刺激,能有效的改善抑制功能和工作记忆,但效应量较小,目前该技术还在研究阶段。

另外,对于家长们来说,也可以通过创建时间核对表、任务清单等方式,协助孩子完成学习等任务,都是非常有用的方法。

(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供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