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过度使用电子媒体怎么办
电子媒体,包括了各种电脑、ipad、智能手机、电视,是当今社会重要的工作、学习、社交和娱乐工具。“过度使用”是指由于使用时间过长,导致个体生活、学业和(或)工作功能受损的现象。其中“过度使用电子媒体”涉及更多的要数电脑、ipad和智能手机。
在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门诊中,常常会遇到家长存在“如何处理孩子电子媒体过度使用”的问题,就此,我们提出以下一些观点及建议,给家长作为参考。
过度使用电子媒体有什么坏处呢?
从身体健康方面来说:(1)长时间看电子屏,非常有可能导致孩子视力受损;(2)使用电子屏幕的姿势不佳,可能导致鼠标手、腰椎和颈椎病的问题;(3)很少有家长认识到,长时间的电子接触,会导致人体的免疫力下降。
从心理健康方面来说:(1)过度使用电子媒体进行社交存在多种问题。与不相熟悉的他人互动可能遭受潜在的网络欺凌;而长期使用网络社交,缺乏现实性的反馈,容易引起社交能力的倒退;(2)使用电子媒体观看视频以自娱,与现实的放松方式逐渐远离,缺乏与家人、朋友的互动,久而久之变得情感关系受损;(3)长时间电子游戏容易导致大脑功能的变化,犒赏系统的神经递质改变,以至于日常生活中的快乐无法替代电子游戏的快乐,而脱离电子游戏无法重新快乐起来,开始依赖于电子游戏的世界。
关于使用“电子媒体”的建议:(家长可尝试使用以下规则)
(1)对电子媒体的使用时间进行限制。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,建议除了使用电子媒体用于工作、学习的必须,其他游戏、社交、休闲的时间应当限定在1小时以内。睡前一小时避免蓝光屏的接触。11点到早上6、7点是个体深睡眠的重要时间,更是青少年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,保证这一时间段的睡眠,对大脑健康、体质、身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。目前已经有相关的规定,建议青少年在晚上22点后,到早上8点,禁止电子媒体的接触。
(2)对电子媒体使用的地点进行管理。研究表明,在有约束性的环境里使用电子媒体,过度使用的可能性更小。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,建议家长将电子媒体放在客厅或者家长的卧室之内,以便于家长进行管理。当孩子逐渐长大,更要求个人的空间,家长在与孩子协定后,允许青少年在特定时间内将电子媒体带到自己的房间里面去。
(3)对电子媒体使用的内容和方式进行监管和教育。家长们往往忽视了孩子使用电子媒体,尤其是网络媒体也是一个需要学习的过程。适当的教育比后期批评孩子更有效。例如在使用社交软件时,如何设定个人隐私、现实当中认识的个体才允许加为好友、对于不文明使用网络的人需要屏蔽,不受其伤害。在观看视频内容时,限定视频软件、采用青少年的观看模式、识别不当的视频内容(对于电子技术出众的家长来说,监控孩子观看的视频内容,也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)。在玩游戏时,学习时间设定,内容设定等方法进行时间和内容的约束。
家长应当如何帮助孩子脱离“过度使用电子媒体”的处境?
(1)了解孩子使用网络的用途。实际上没有一个孩子会连续不断的使用电子媒体,而家长往往一言以蔽之,简单地责怪孩子“只知道玩”。这一点容易成为亲子之间冲突的导火索。因此建议家长需要首先具体了解孩子使用电子媒体的用途。
(2)理解孩子的困难。有些过度使用电子媒体的孩子存在不服管教,家庭当中权威感缺失,孩子更容易成为家庭的“领导者”。这种情况,家长就需要注意家庭结构,注意自身在家庭中的权威形象,家长在教养上态度一致,尤其在电子媒体使用的过程中能以身作则。而另一些孩子则是为了处理自己的情绪困难。往往家长认为孩子“游戏成瘾”导致“学习成绩下降”,实际可能正好相反。学业、社交上的失败,容易导致孩子通过“电子媒体”来处理失落、受挫的情绪(只是孩子能看到电子媒体的近期好处,忘记了远期的可能负面影响)。在现实生活中,社交不良的孩子,也容易使用网络进行社交,或者沉迷于电子媒体的内容当中,从而回避现实性的困难。家长应当首先了解,这些困难是孩子使用电子媒体的重要原因。而不是简单地指责孩子的行为。
(3)和孩子建立好的亲子关系,保持沟通。这是所有有效治疗的第一步。具体亲子关系、沟通方法可参考后续推送内容。
(4)心理教育:限制电子媒体使用的原因。之前谈到了“坏处”,那么电子媒体的好处是什么呢?家长必须认识到电子媒体使用的巨大好处,如果只谈及坏处而回避所有电子时代带来的获益,对孩子是没有说服力的。
(5)帮忙处理孩子的现实困难,建议一些现实的替代方法。
(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供稿)